11月10日,“国际高峰论坛: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的主题是“加深合作,重塑全球金融市场”。本次峰会邀请了中英两国诸多政治、经济领域“高管”,共同探讨中英两国在资本市场的密切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峰会举行恰逢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首次访问中国。作为投资英国的“先驱者”,也是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诸立力在此次峰会开幕前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国际金融报:您很早开始与英国企业合作,近年来,这种合作开始变得更加紧密。从您的个人经历看,最近几年的合作与之前是否有所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诸立力:第一东方投资集团以前在英国方面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长线投资,投资于英国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另一个则是吸引英国企业或基金参与第一东方的私募基金业务。
在过去的两年中,第一东方在英国的业务模式有所调整。我们首先投资于英国的优秀中型企业,并协助这些企业设计他们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然后再和这些被投资的企业在亚太地区组成合资机构,以开拓亚太包括中国市场。按照这样的合作思路,第一东方已经在英国投资了益华证券、Monitise、Lulu Guinness等知名英国企业,并与他们成立了亚太地区的合资公司。
国际金融报:越来越多中国内地企业也开始投资英国,并进一步加深与英国企业的合作。您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驱者”,有什么建议可以给这些中国内地企业?
诸立力:如果是投资于英国或其他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国内地的企业要对所投资国家及整个欧盟地区的宏观政治经济的风险性做好充分研究。如果中国内地企业准备投资于英国等欧盟国家的非上市公司,或与这些非上市公司进行合作,就必须对当地的法律、税务、审计标准等方面有充分的理解。
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外资企业到中国所面临的困难或挑战非常相似。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投资目标。在英国,所谓“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与合适的企业合作就会有更大的便利性。
国际金融报:在您看来,中英之间有哪些领域或产业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诸立力:中英两国企业是非常自然的合作伙伴。此外,香港的存在,也使中英两国在多年以来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97年以后,“一国两制”的政策在香港成功地得以落实,也标志着此前中英声明的内容得以成功实现。这些都让中英双方对两国之间的相关合作有了更强信心。
服务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很强的地位,也是英国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英国著名的金融服务业。随着中国服务产业的提升,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英两国在相关行业能够产生很好的互动。因此,第一东方认为,中英之间在服务性行业上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另外,伦敦市国际金融市场管理中心,很多中小企业选择伦敦上市或者融资。中国企业以投资等方式参与英国金融企业,也可以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到海外融资上市服务。
国际金融报:最近,英国政府开始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您认为这是否会成为中英关系发展的转折点?您希望通过举办这次论坛实现怎样的愿景。
诸立力:第一东方认为,现在是考虑到英国进行投资的好机会。英国政府开始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很符合英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整个欧洲应对金融危机风险的需要。英国作为第一行动者,将最先享受经济复苏带来的回报,当然这依然有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未来3-5年,英国的中型企业将很具投资吸引力。因此,第一东方决定发起5亿美元的中英基金。
英国很多中小企业有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好产品,目前恰逢一些英国母公司存在一定财务压力。在向这些有压力的企业提供增强性资本的同时,再提供以第一东方这样丰富的亚洲市场经验,将会创造一个双赢的结局。对于英国方面来说,他们也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也鼓励英国的中小企业到中国发展。
对于第一东方而言,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第一东方在内地丰富的投资经验加之在英国的长期发展,将为两国企业打造一个独特的平台,为两国企业优势互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