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满电状态下,纯电动车型的“里程焦虑”现象有望得到充分控制,但是燃油车型的配套设施和加油时间方面的巨大优势仍然存在,建设有效的“能源链条”对产业发展乃至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推进而言势在必行。有线充电优势明显。
电池充能强化中:逐级权衡
电池材料层面,倍率性能的提升也会对电池能量密度、寿命、成本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电池单体层面,热效应、机械效应等在电池快充过程中的负面效果更显著。单体层面快充的负面影响可能在系统方面被放大。电池倍率性能需要在材料、单体、系统等不同层面和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成本共同权衡。
整车快充进行时:高压、大功率探索
主要国际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的车载充电机支持的最大功率以11kW居多,快充最大功率则多接近或超过100kW。特斯拉Model 3的快充折合续航超过700km/h;保时捷Tycan开始了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探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800V、400kW~500kW功率约对应电池4C~5C倍率,前瞻角度具备一定可实现性。
充电设施力发展:真刚需?新基建
至2020年4月,我国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总量为128.7万个,总体车桩比在3:1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要求: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以上项目信息来自于基金公司、资管公司、基金子公司、创业公司等提供给中投邦的信息资料,基金公司、资管公司、基金子公司、创业公司等对其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准确性负责。投资者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项目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股权投资产品。中投邦提供的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中投邦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