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我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一群来自一家名叫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的年轻人,正满怀激情地朝着他们心中的梦想全速前进。
“5、4、3、2、1,点火!”2018年5月17日,伴随着铿锵的口令,中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业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在空天飞行试验专业助推火箭上的空白。首飞成功的当天,作为零壹空间的创始人舒畅,不仅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央视新闻关于火箭成功发射的报道,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创立起步:政策保障坚定信心
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2015年又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作为投资人的舒畅敏锐地捕捉到了商业航天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圆自己在大学时期便有的“造火箭”的梦想,他毅然辞去了联想高管职位,追逐自己的“航天梦”。2015年8月,零壹空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
成立之初,舒畅首先面临的是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当时,民营商业航天在国内尚属空白,在面对一边是终生的铁饭碗、金饭碗,一边是充满荆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的选择时,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婉拒了舒畅的邀请。即便是有的人一开始答应了前来加入,但临时变卦者也不少。
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舒畅,心中总会想起党走过的艰难的历程,想到革命先辈和航天事业前辈们的勇毅奉献。他告诉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舒畅先是向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研究室副主任的马超发出邀请。在舒畅与马超深入探讨4、5个月之后,马超正式辞职加入零壹空间。然而,马超的辞职和加入也同样引来周围人的不解。面对这样的情形,马超这样回答:“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并且很多人都质疑这是民营企业可以做的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么传统的一个行业里面,美国Space X 的火箭回收取得了成功,并以商业化的形式、颠覆性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价值和无限的潜能。”
而党和国家的政策无疑是零壹空间能够迈向成功的最坚强的基石。回望“零壹空间”的发展历程,舒畅说,“自己也时常思考哪些因素推动了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这里面当然有我们团队努力拼搏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形势比人强’,而最大的形势就是政策保障。”他进一步解释,“我们了解到国家主管部门成立了很多论证组去论证、研究到底该出台怎样的政策来引领这些商业火箭公司和卫星公司起步、发展。我觉得,真的是政策的窗口期来了,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同行一定会越来越多。这是非常棒的事,独木难成林。”
2015年12月,零壹空间成立不到半年,便拿到了第一笔融资:联想之星、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联合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
对于做航天的企业来说,这笔资金不算多,却让初创的零壹空间步入正轨。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质疑声。其中,让舒畅印象最深的是某知名网络社区发布的一篇从多角度分析零壹空间的帖子。发帖人直言:“1000万想要造火箭,恐怕是在白日做梦”“零壹空间是一个骗子”。
“的确,1000万造火箭确实是不可能的事,但1000万足以让一家公司发展起步。”舒畅心里这样告诉自己,要坚信企业的前景。他没有理会那些质疑,而是找准自身定位,理性思考、小心求证,将研发进度按阶段划分,并制定了配套的融资计划。
关键时刻,国有资本坚定地站在了零壹空间这边。2017年5月,舒畅和他的团队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在重庆共同成立零壹空间子公司,火箭智能总装基地落地两江新区。
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从高水平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智能产业、高标准构建智慧场景三个方面着力,建设重庆智慧之城。这一发展理念正好与有着“致力于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实战化的‘火箭+’产业服务平台”梦想的零壹空间高度契合。而让两江新区的资本与零壹空间的“飞天梦”挂钩,既解决了公司初创时的资金问题,也为国有资金保值增值做出了贡献。至此,舒畅及其团队得以安心开始技术攻关,进行自主研发。
创新引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造火箭,得先有发动机和飞控模块。这两项此前在民营航天市场中完全是空白,即便是购买引进也不一定能如愿。如果选择自己研发制造,零壹空间面对的是供应链问题。
放眼世界,SpaceX的成功经验给了零壹空间启示,SpaceX进行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自主掌握核心供应链。 零壹空间认为,此举可行。
但这样的选择,在国内航天领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也势必付出更多。比如,对于“结构产品是否符合火箭上天要求”这个问题,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中,只需按图纸做一套即可,但在零壹空间这里却要做三套,其中有两套用于试验。
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加上两江新区的大力支持,2017年12月22日,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成功;2018年4月,该发动机二次试车成功。
两次试车成功,意义重大,代表中国民营企业掌握了火箭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这也意味着,零壹空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掌握该项技术的民营企业。
一飞冲天:成功发射“两江之星”
2018年5月17日,这是零壹空间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日子。
按照计划,零壹空间将在中国西北某发射基地,发射首枚X系列亚轨道火箭,这是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
“进入5秒准备!5、4、3、2、1,点火发射!”随着一声令下,7点33分,“重庆两江之星”点火发射。
中国民营航天领域翻开了新的一页。
不少媒体称,这是中国民营航天的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零壹空间的成功带动的绝不只是民营航天这一个领域。马超表示,未来航天技术还会更多的改变人类生活,比如,在没有地面基站覆盖的区域如何通信?如何实现无人驾驶?这类难题都可以通过卫星技术来支持解决。可见,人们对于卫星通信和遥感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而“国家队”忙于国家的火箭发射任务,没有机会把一些微小的卫星及时地送到轨道上,这其中,既是民营航天的机会,也是民营航天的责任。同时,感恩于这个时代,零壹空间也将在重庆智慧名城的建设上奋力拼搏、积极贡献。
新发展目标:智能、快响火箭
“重庆两江之星”发射后,零壹空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来,零壹空间将总部迁至重庆,成为真正的重庆企业。二来,零壹空间的布局版图,从之前的北京、重庆两地,增加了西安,变为三座城市。
三座城市定位各不相同——
重庆是零壹空间集团总部,规划有1万平方米的商业火箭智能制造基地,主要负责OS-X、灵龙系列火箭的研发、总装测试;北京作为火箭技术研发中心和空天电子产品创新中心,专注于科技创新及空天飞行器测控通信产品研发,着力于提高太空开发效率,助力航天产业发展;西安定位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及生产制造基地,专注于空天动力系统创新研发,致力于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动力系统产品及服务。
同时,零壹空间积极培育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零壹空间董事会秘书舒炼表示,团队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育人才,即在保留核心成员的基础上,大胆地招募、启用新人。一个应届毕业生,原本需要在行业内干上七八年,才能有机会接触研发。而在零壹空间,在前辈的指导带领下,这些新人便可以接触研发。
“新人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迅速进入角色,承担了大量研发任务。”舒炼自豪地说,这也为零壹空间积累了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技术力量。
2021年2月5日下午17时05分05秒,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OS-X6B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发射场成功发射,试验载荷成功分离,全程飞行正常。
据火箭总工程师介绍,该枚火箭为零壹空间OS-X系列商业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该系列火箭已成功为中航工业集团某所提供2次商业服务,本次发射主要完成了灵龙系列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某新型空间载荷及其等效飞行试验关键技术验证等两大试验任务。
伴随着此次智能火箭验证任务的圆满完成,零壹空间正朝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前进:灵龙系列运载火箭。
回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峥嵘岁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导航、天宫巡天……这些瞩目的成就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已变为现实。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也在国家的引领下,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零壹空间从创立到起步,从起步到成绩初显,始终着眼于继承两弹一星精神,聚集航天技术人才,全心全意为宇航及国防军工事业服务,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商业航天集团。舒畅表示,这不仅是零壹空间的企业愿景,更代表着零壹空间时刻与党、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建成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

众投邦专业的新兴产业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成立于2012年4月,业务涵盖五大核心板块,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为基础,以智能投顾系统为核心,全面发展区域产业基金,母基金体系,线上线下各渠道募得资金超过50亿元,平台优质项目中,金力永磁在深交所上市;沃格光电在上交所挂牌;蔚来汽车在美股上市;小区管家随佳兆业物业成功登陆港股;其他项目30%以上登陆资本市场,恒大淘宝、天地壹号、莱德马业、牙邦科技等明星项目脍炙人口。
公司愿景:汇聚投资人力量 造就百亿市值公司 提升区域实体竞争力
地标:中国深圳春笋大厦
如有问题可添加客服微信:ztb986
联系电话:18128803093
搜索微信公众号:众投邦
访问众投邦官网:www.zhongtou8.cn
或通过苹果、安卓应用市场下载APP:众投邦
以上内容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